新仓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821|回复: 1

2016年太湖县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6-4-15 16:22:0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2016年太湖县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



      根据综合分析预测:2016年全县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,发生面积290万亩次。其中稻瘟病、稻曲病等穗期病害重发风险较大,“两迁”害虫将重于前3年、偏重发生,纹枯病偏重发生,二化螟一代在早稻上偏重发生,其他代次偏轻发生,稻蓟马在水稻生长前期中等至偏重发生,水稻细菌性基腐病、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有回升趋势,可能引发局部灾害。为了做好2016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,特制定本预案。

一、防控目标

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目标,确保水稻区域性重大病虫害不造成重大损失 ,局部性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。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5%以上,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%以上,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%以内,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5%,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25%,水稻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10%以上。

二、防控策略

以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为原则,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报;优先使用生态调控、健身栽培、抗(耐)病虫品种、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,促进稻田生态系统平衡;坚持“预防秧苗期,放宽分蘖期,保护成穗期”的稻田病虫管理策略,推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,抓住防控关键期,科学用药,保障水稻产量、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。

三、主要防控措施

1.稻飞虱。优先选用抗(耐)虱品种;应用生态工程控害技术,尽量减少大田前期用药,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。药剂防治要坚持“压前控后”的防治原则,重点抓好主害代前一代的防治,病毒病流行区要同时抓好秧苗期的防治,苗期重点抓好药剂拌种和带药下田; 大田于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,防治指标为孕、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,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,用药后5- 7天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,对防治效果不理想的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。优先选用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,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,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。

2.稻纵卷叶螟。苗期、分蘖期适当放宽防治指标,充分发挥水稻生长前期的自身补偿能力,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提高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,重点防治主害代,保护功能叶。迁入代蛾始见期开始采用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,蛾高峰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压低种群数量;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、甘蓝夜蛾NPV、球孢白僵菌、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均匀细雾喷施。如需采用化学药剂,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,孕、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。

3.螟虫。冬闲田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翻耕灌水沤田,降低虫源基数;从越冬代蛹末期开始应用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,蛾高峰期释放稻螟赤眼蜂,卵孵始盛期施用苏云金杆菌。化学防治二化螟,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~10%或枯鞘株率3%时施药,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、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;防治大螟,结合二化螟防治开展兼治。

4.稻瘟病。种植抗病品种,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,搞好种子消毒,避免偏施和迟施氮肥。重点落实适期药剂预防措施,常发区秧苗带药移栽,分蘖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-5%时施药控制叶瘟,破口前3~5天施药预防穗瘟,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7天后第2次施药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,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。

5.纹枯病。打捞“浪渣”减少菌源;加强肥水管理,搞好健身栽培,分蘖末期晒田。水稻拔节-孕穗期病丛率达10%的田块,要及时施药防治,重病田块7-10天后再治一次。

6.稻曲病。种植抗(耐)病品种;合理施肥,提高水稻抗病性。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即破口前10~15天(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平)施药预防,如遇多雨天气,7天后第2次施药。

7.条纹叶枯病、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。种植抗病品种,适当推迟播栽期。药剂拌种或浸种,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集中育秧,培育无毒壮苗,秧苗带药移栽。注意防治前茬麦田、田边杂草、秧田和移栽初期灰飞虱;秧田和本田初期带毒稻飞虱迁入时适时防治。

8.水稻细菌性基腐病、白叶枯病。种植抗(耐)病品种;重点采取种子消毒、培育无病壮秧、加强水肥管理、防淹、防窜灌、药剂控制发病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。病害常发区,感病品种在台风、暴雨过后及时施药防治。

9.总体防治技术。①水稻播种至秧田期:抓好种子处理,重点预防种传病害(恶苗病、苗稻瘟、干尖线虫病等);适时防治灰飞虱,预防虫传病害(病毒病);抓好秧田螟虫、蓟马等防治。②水稻破口期:重点防治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螟虫、穗瘟、稻曲病等病虫害。根据水稻品种特性、主要病虫种类、发生程度,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,合理混配药剂,治“主”兼“次”,达到“一治多效”的效果。③水稻穗期:根据病虫发生实际,以稻飞虱为主治对象,兼治其他病虫害。

四、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

(一)选用抗(耐)性品种防病虫技术。因地制宜选用抗(耐)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白叶枯病、条纹叶枯病、褐飞虱、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,淘汰抗性差、易感病品种,及时更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。

(二)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。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,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、绿肥田,灌深水浸没稻桩7~10天,降低虫源基数。

(三)生态工程控害技术。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,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;田埂种植芝麻、大豆等显花植物,保护和提高蜘蛛、寄生蜂、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;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,增强天敌控害能力。田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,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。控制氮肥使用量,降低害虫种群的增长速率。

(四)无病虫壮秧培育和带药移栽控害技术。采用咪鲜胺种子处理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;吡虫啉种子处理剂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、稻蓟马及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、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;或采用2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阻隔育秧预防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;赤·吲乙·芸苔、芸苔素内酯种子处理或苗期喷雾,提高秧苗素质和抗病性,培育无病虫壮秧。秧苗移栽前3天左右施药,带药移栽,早稻预防螟虫和稻瘟病,单季稻和晚稻预防稻瘟病、稻蓟马、螟虫和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。

(五)性信息素群集诱杀和灯光诱杀技术。二化螟越冬代蛹末期、稻纵卷叶螟迁入代蛾始见期开始,集中连片大面积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,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,提高防效。或集中连片每30~50亩稻田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,在害虫成虫发生期夜间开灯,可诱杀二化螟、大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等多种害虫的成虫。

(六)生物农药控害技术

1.生物农药防治虫害技术。防治二化螟选用苏云金杆菌(Bt.,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Bt.、短稳杆菌、甘蓝夜蛾NPV、球孢白僵菌,防治稻飞虱选用球孢白僵菌,于卵孵化始盛期施用。Bt.、短稳杆菌对家蚕高毒,临近桑园的稻田慎用。

2.生物农药防治病害技术。防治稻瘟病采用井冈·蜡芽菌、枯草芽孢杆菌、多抗霉素或春雷霉素;预防稻曲病采用井冈·蜡芽菌、井冈霉素A(选用24%高含量制剂)、申嗪霉素、蛇床子素,并可兼治纹枯病,与芸苔素内酯或赤·吲乙·芸苔混用,可提高防病效果;预防病毒病选用宁南霉素。

(七)稻鸭共育控害技术。水稻移栽后7~10天,禾苗开始返青分蘖时,将15~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,每亩稻田放鸭约15只,稻穗弯头前收鸭。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,可减轻纹枯病、稻飞虱、福寿螺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。

(八)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技术。防治稻飞虱,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(不选用吡蚜酮,延缓其抗性发展);田间喷雾选用醚菊酯、烯啶虫胺、吡蚜酮、呋虫胺等。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,选用氯虫苯甲酰胺、四氯虫酰胺、氰氟虫腙、丙溴磷等。防治稻瘟病,选用三环唑、氯啶菌酯、丙硫唑、咪鲜胺锰盐等。防治纹枯病,选用噻呋酰胺、氟环唑、丙硫唑、烯肟·戊唑醇。防治稻曲病,选用氟环唑、咪鲜胺锰盐、烯肟·戊唑醇等。预防病毒病,选用毒氟磷等。防治过程中,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,施药时可添加新型农药助剂(“激健“等),以提高药效,减少农药用量。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,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。

发表于 2016-4-20 20:12:45 | 显示全部楼层
谢谢发布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新仓论坛 ( 京ICP备030173号  

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80号

GMT+8, 2024-4-26 07:10 , Processed in 0.061847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