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仓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456|回复: 4

2015年夏秋病虫防治预案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4-8 09:06:0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关于印发2015年太湖县夏秋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:2015/4/7  
各乡镇农技站、委属有关单位:
为切实提高我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快速反应能力,有效预防和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,我委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《2015年太湖县夏秋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》,现印发给你们。请结合本地实际,及早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防治预案,针对性做好各项技术与物资准备,切实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,确保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安全。
抄:省植保总站 ,市植保站,县人民政府,各乡镇人民政府 ,
县财政局,汪平常委、汪从永副县长
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八日
太湖县2015年夏秋季主要农作物
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

一、病虫发生趋势
根据综合分析预测:2015年我县夏秋季农作物主要病虫偏重发生。其中,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,两迁害虫(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)、纹枯病、单季稻稻曲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,稻瘟病在单季稻感病品种及糯稻上偏重发生,稻蓟马、二化螟中等发生。棉花病虫总体中等发生,其中棉盲蝽、棉叶螨、枯萎病中等发生,局部偏重发生,棉铃虫、斜纹夜蛾、棉蚜、棉蓟马、棉铃病害、棉苗病害等病虫偏轻至中等发生。预计2015年全县水稻、棉花主要病虫发生面积分别为280万亩次、20万亩次。
二、防治工作指导思想
认真贯彻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植保方针,牢固树立公共植保、绿色植保、科学植保理念,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,运用生态调控、物理控害、生物防治技术,减少化学农药使用。推广以现代绿色植保技术为重点的防治技术创新和集成,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,提高病虫防治效益,切实增强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,将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,保障农业生产安全、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实现。
三、防治任务与目标
防治任务:2015年全县水稻、棉花病虫需防面积分别约为340万亩次、22万亩次。实施水稻、棉花等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2万亩。
防治目标:通过有效防治,将水稻、棉花重大病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。具体目标是: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%以下,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%以下;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头以下,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下;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%以下,孕穗期控制在10%以下;纹枯病病株率控制在20%以下;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%以下;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5%以下。棉铃虫累计蕾铃被害率控制在7%以下;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10%以下;棉盲蝽苗期为害株率控制在7%以下。
通过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,使实施区水稻、棉花病虫用药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,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%,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,保障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安全。
四、保障措施
(一)强化组织领导,确保防治工作有序、高效进行。各地要强化政府植保公共服务职能,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属地管理责任,加强组织领导,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。各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部要加强统一领导和提高协调能力,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,合力搞好病虫害防治。各乡镇农技站主要负责人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,要切实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。重大病虫区域性发生时,以当地指挥组织防治为主;重大病虫跨区域严重发生时,由县指挥协调、部署防治,各地具体组织实施。
(二)加强病虫监测,及时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。各地要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工作,按照2015年植保工作任务分解要求,确保各测报点测报技术人员全员在岗,认真按照测报规范开展调查,及时上报病虫信息并准确做出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。建立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。大力推行病虫可视化预报。
(三)强化宣传指导力度,普及防治技术。要充分利用电视、广播、报纸、手机短信、语音电话、网络、明白纸、防治现场会、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,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、农技推广示范县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县等项目,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。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,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进行现场技术指导,引导农民科学防控重大病虫害,切实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益。
四)着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,科学防控。要大力推行农业生态调控、物理防控、生物农药应用等技术,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与使用量,大力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。要建立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展示区,积极开展害虫性诱剂、杀虫灯、黄(蓝)板、防虫网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、新型农药助剂、高效施药机械的试验、示范和推广工作,不断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。大力扶持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,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,努力提高现代植保公共服务水平和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,保障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安全。
(五)加强农药市场监管,确保防治用药安全。要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,会同其它部门开展专项整治,集中力量,加大查禁力度,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行为,净化农药市场,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,保护农民利益。
(六)加大经费投入,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。各地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,将农作物防灾减灾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,加大资金投入。上级财政下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,严禁截留挪用,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、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。
五、主要防控技术
(一)水稻病虫害
1.防治策略
坚持预防秧苗期,放宽分蘖期,保护成穗期的稻田病虫管理总原则,以健身栽培为基础,协调应用农业、生物、生态、物理、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,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。
2.主推技术
1)栽培与生态控害技术。选用抗性品种;科学管理肥水;栽培避害技术;天敌保护利用技术;害虫诱杀技术。
2)总体防治技术。种子处理及秧苗期病虫害预防技术、穗期病虫总体防治技术。
3)科学用药技术。达标用药,规范用药;应用生物农药及二化螟、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等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。
3.具体技术措施
1两迁害虫
科学管理肥水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,做好秸秆还田,改善土壤肥力。实行浅水勤灌,适时适度烤田,促进水稻健壮生长,恶化害虫食料和生存环境。
保护利用天敌。单季稻大田7月初前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,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,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,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;提倡稻田养鸭技术,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。
抓好药剂防治。
稻飞虱: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,孕、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,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。防治适期: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。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56克或烯啶虫胺34克或呋虫胺2-3克或醚菊酯57克或烯啶·吡蚜酮等。世代重叠严重,虫情复杂时,可亩用有效成分异丙威40克加吡蚜酮5克或加烯啶虫胺34克防治。施药技术:用足药量、对足水量(机动喷雾器每亩30公斤,手动喷雾器每亩4560公斤)、喷准部位(稻株中、下部)、保持水层(3厘米左右水层5天),无水田块加大用水量或亩用敌敌畏有效成分240克拌土或拌细砂撒施熏蒸。
稻纵卷叶螟: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,孕、抽穗期为百丛低龄幼虫50头。防治适期:大发生年份,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,7天后补治一次;中等发生年份,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高峰期。防治药剂:四(2)代亩用16000IU/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或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50ml,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始盛期。五(3)代、六(4)代亩用有效成分阿维·氟酰胺3克或氯虫苯甲酰胺2克或氰氟虫腙7.212克或氟苯虫酰胺1.42克或阿维菌素1.51.8克。
2)稻螟虫
压低虫源基数。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,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;一代螟虫化蛹之前降低田间水位,化蛹高峰期适度灌深水(淹没羽化孔)一周左右。
推行栽培避螟。单季晚粳稻区水稻播期调整至610日左右,避开一代二化螟为害。
开展诱杀控螟。推广使用二化螟性诱剂,每亩放置1个诱捕器;示范应用频振式杀虫灯,每50亩架设一盏,傍晚开灯,次日2时关灯。
科学开展药剂防治。合理用药,减少药剂对稻螟赤眼蜂、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,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。二化螟:一代以早稻大田、单季稻秧田和冬闲田早中稻为重点保护对象,在卵孵始盛期,亩用16000IU/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、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50ml,或在12龄幼虫高峰期亩用杀虫单有效成分6080克;二代重点防治单季稻田,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,重发区域710天后补治一次,亩用有效成分阿维·氟酰胺3克或氯虫苯甲酰胺2克;三代重点防治双季晚稻、迟熟单季稻,药剂选用杀虫单或阿维菌素复配剂。大螟:一代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兼治,二代和三代重点防治单季稻田,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,重发区域710天后补治一次,亩用有效成分阿维·氟酰胺3克或氯虫苯甲酰胺2克。三化螟: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兼治。
3)稻瘟病
选用抗性优质品种。要高度重视两系杂交稻和粳、糯稻稻瘟病的防治。水稻品种在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。
做好种子处理。水稻播种前用咪鲜胺或二硫氰基甲烷25003000倍液浸种。
加强肥水管理。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,避免偏施、迟施氮肥,提倡叶面喷施含钾、锌、硅、抗逆诱导物质等多种有效成分的叶面肥;浅水勤灌,适时适度烤田。
及时开展药剂防治。防治苗瘟、叶瘟,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%时施药防治12次;防治穗瘟,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,齐穗期补治,亩用三环唑有效成分60克,或有效成分肟菌·戊唑醇11克或稻瘟灵40克或春雷霉素23克等。
4)稻曲病
选用抗病品种。可合理选用三系杂交组合等抗病品种。
及时开展药剂防治。于水稻破口前1015天(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平)施药预防,视天气情况,破口期再治一次,可选用井冈·蜡芽菌、井冈·烯唑醇,或亩用有效成分戊唑醇67克或肟菌·戊唑醇7.511克或烯唑醇10克或氟环唑56.3克等。
5)水稻纹枯病
减少菌源。灌水耙田时,打捞被风吹到田边的浪渣,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,减少水稻纹枯病初始菌源。
加强肥水管理。实行氮磷钾合理配施,避免偏施、迟施氮肥,适时适度烤田。
及时开展药剂防治。水稻拔节-孕穗期病丛率达10%的田块,要及时防治。选用井冈·蜡芽菌或亩用有效成分肟菌·戊唑醇7.511克或噻呋酰胺4.85.8克或氟环唑56.3克或己唑醇45克或苯醚甲环唑·丙环唑6克,药液要均匀喷在稻株中下部。重病田块710天后再治一次。
6)条纹叶枯病、黑条矮缩病
压低初始传毒媒介数量。灰飞虱重发区,于早春清除田边、地头、沟旁杂草,并开展麦田等前茬灰飞虱防治。
条纹叶枯病重病区压、适当推迟播期。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粳、糯稻重于籼稻的表现特性,病害偏重发生稻区压缩粳、糯稻,扩种籼稻或推广种植徐稻5号、徐稻3号、盐稻8号等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。重病区单季晚稻直播播期适当推迟到610日左右,以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传毒高峰。
狠抓秧田防治。重病区提倡使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育秧。小麦成熟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飞虱,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6克或烯啶虫胺34克等,并视虫情及时补治。
大田防治。病害常发区在灰飞虱二代卵孵至低龄若虫盛期防治,亩用有效成分烯啶虫胺34克或吡蚜酮6克。
7)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
加强对传毒媒介白背飞虱的防治,强化单季稻、双季晚稻秧田和大田前期的保护。
实行设施育秧。提倡工厂化育秧或使用防虫网、无纺布育秧。
开展药剂防治。根据虫情,在秧田和大田前期适时开展药剂防治。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56克或高含量吡虫啉3克,防治传毒媒介昆虫,治虫防病。
8)总体防治技术
水稻播种至秧苗期:开展药剂浸种和药剂拌种。药剂浸种用咪鲜胺或二硫氰基甲烷25003000倍液,预防稻瘟病、恶苗病等种传病害。药剂拌种每5公斤稻种用60%以上的吡虫啉1428克或30%噻虫嗪有效成分4.56克等专用种衣剂,对水200300毫升拌种,防治稻飞虱、稻蓟马、稻象甲,减轻水稻病毒病等病虫为害。适时防治秧苗期灰飞虱、白背飞虱、稻蓟马、螟虫等。
水稻破口前:重点防治纹枯病、穗瘟、稻曲病、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螟虫等病虫害。根据水稻品种特性、主要病虫种类、发生程度、发生期,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,合理混配药剂,治,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。
水稻穗期:根据病虫发生实际,以稻飞虱为主治对象,兼治其他病虫害。
防治过程中,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,以延缓抗药性产生。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,无水田块,适当加大用水量,确保防治效果。
(二)棉花病虫害
1.防治策略
以推广应用抗(耐)病虫品种、健身栽培为基础,保护和利用天敌,协调应用农业、生物、生态、化学等防治措施。
2.主推技术
1)生态控害技术。种植抗(耐)病虫品种;加强田间管理;全程调控。
2)科学用药技术。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农药;治主兼次,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;主要害虫不同代次轮换用药。
3.具体技术措施
1)播种期和苗期
防治对象:苗病、棉盲蝽、棉叶螨、棉蚜、棉蓟马、地老虎、蜗牛等。
防治措施:
选择种植综合抗(耐)病虫性较好的品种

选择避风向阳、地势较高、排水方便、土质肥沃、无枯萎病的田块作苗床。使用大钵育苗,以保证棉苗在苗床内健壮生长。
清除棉田内和田埂、路边杂草,减少棉盲蝽、棉叶螨虫口基数。
适时播种。4月中旬选择晴暖天气播种。
⑤小麦、油菜收获后迟灭茬,推迟作物离田时间,使天敌充分向棉株转移,以害养益,以益控害。
⑥及时中耕除草、追肥,缩短缓苗期。
⑦遇阴雨天气苗病重时,亩用有效成份甲基硫菌灵17.5克或多菌灵12.5克或三氯异氰尿酸50克等药剂对水喷雾防治。
⑧棉盲蝽百株虫量达3头时,亩用有效成份马拉硫磷36-45克或联苯菊酯4克对水喷雾防治;棉叶螨有螨株率低于15%时挑治,超过15%时普治。亩用有效成份螺螨酯2.4-3.6克、哒螨灵6-9克或阿维菌素2-3克防治;苗蚜在棉花3叶期以前百株蚜量达1000头,3叶期以后达2000头时,棉蓟马在棉苗移栽前被害株率达5%,移栽后被害株率20%时,均可亩用有效成份啶虫脒3克或噻虫嗪1.5克或丁硫克百威15克对水喷雾防治;防治地老虎亩用有效成份溴氰菊酯0.5克或氰戊菊酯5克对水喷雾。
⑨雨水偏多时注意防治蜗牛和野蛞蝓,亩用有效成份四聚乙醛颗粒剂2433克撒施。
2)蕾期
防治对象:棉盲蝽、枯萎病、二代棉铃虫等。
防治措施:
及时整枝,中耕除草;雨水多时,注意清沟沥水,降低土壤湿度。
根据棉株长势适时用缩节胺控制旺长。
早发棉田、杂草多的棉田和附近有树林、蔬菜地的棉田,要重点防治棉盲蝽,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头,掌握在上午9时前施药,药剂种类同苗期。非抗虫棉及早发棉田,当百株二代棉铃虫低龄幼虫10头时,亩用50亿PIB/毫升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100167克防治。如残虫量偏高,再用速效药剂,可以亩用有效成份甲维盐0.8克防治。田间初见枯萎病病株时,亩用乙蒜素有效成份20克或10亿活芽孢/克枯草芽孢杆菌制剂100克喷雾。
3)花铃期
防治对象:前期(7月中下旬)重点防治三代棉铃虫、斜纹夜蛾、棉叶螨等,后期(8月中旬以后)重点防治棉盲蝽、四代和五代棉铃虫、棉叶螨、斜纹夜蛾、烟粉虱、棉蚜及铃病等。8月上旬、9月上旬注意防治二、三代红铃虫。
防治措施:
及时打顶心、摘边心、抹赘芽;打顶后根据棉花长势适时进行化学调控和叶面施肥;适时摘除斜纹夜蛾卵块和虫窝。
如雨水偏多,及时采摘病铃摊晒。
棉铃虫百株低龄幼虫10头时,在低龄幼虫盛期施药防治;百株斜纹夜蛾初孵幼虫2窝时,抓住在二龄幼虫分散前防治;甜菜夜蛾重发时,在低龄幼虫盛期防治。三种夜蛾科害虫推荐药剂为:亩用有效成份甲维盐0.8克或茚虫威2.7克或虫酰肼20克或氯虫苯甲酰胺2.5克。防治要在下午4时后,不同作用机理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,并注意棉田外寄主如蔬菜、大豆、山芋等作物田三种害虫的防治。防治二、三代红铃虫亩用有效成份氟啶脲37克或三唑磷3240克或高效氟氯氰菊酯0.51.5克或溴氰菊酯0.51克对水喷雾。棉盲蝽当百株虫量达10头时,轮换使用药剂防治。烟粉虱、伏蚜发生重时,亩用有效成份噻虫嗪3克或啶虫脒3克防治。

(三)柑桔病虫
1、休眠期
防治对象:炭疽病、疮痂病、树脂病、柑桔锈螨、天牛、蚧壳虫等。
防治措施:(1)刮除树体粗翘皮、病疣,结合冬季修剪,剪除不必要的枝梢和病虫梢,清除杂草、落叶并带出园外烧毁。
2)翻挖树冠下土壤。
3)树干涂白并全园喷施石硫合剂。
2、萌芽至幼果期
防治对象:疮痂病、柑桔锈螨、潜叶蛾、柑桔蚧虫、柑桔天牛等。
防治措施:(1)频振式杀虫灯开灯诱杀成虫。
2)喷施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、多菌灵等预防病害。
3)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锈螨、蚧虫。
4)钩杀天牛幼虫。
5)统一放梢,结合叶面喷肥防治病虫。

3、果实膨大至成熟期
防治对象:疮痂病、炭疽病、烟煤病、粉虱、吸果夜蛾、锈螨、蚧虫、天牛等。
防治措施:(1)严格检疫,禁止从疫区调运柑桔产品。
2)继续开灯诱杀吸果夜蛾、天牛成虫等。
3)剪除病虫枝、摘除病虫果,并带出园外集中处理。
4)根据病虫发生实际情况,选用对路农药防治,施药时注意药剂安全间隔期,保证果品无药残。
5)名特优产品幼果期适时套袋。
(四)茶树病虫
1、茶树休眠期
防治对象:茶毛虫、蚧壳虫、茶尺蠖、茶云纹叶枯病等。
防治措施:(1)秋冬季清园。结合修剪,剪除病虫枯枝,清除园内枯枝、落叶及杂草,并集中处理。
2)翻耕整地。一般秋季和春茶开采前各深翻1~2次,冬季结合施用有机肥深耕培土,深埋根际土表及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的蛹和枯病叶。

3)喷施石硫合剂封园。
2、春茶期
防治对象:茶小绿叶蝉、茶蚜、绿盲蝽、茶毛虫、茶白星病等。
防治措施:(1)适时分批采摘。减少茶小绿叶蝉、茶蚜、绿盲蝽等害虫发生数量。
2)人工摘除茶毛虫卵块,捕杀低龄群集幼虫。
3、夏茶期
防治对象:茶小绿叶蝉、茶尺蠖、茶毛虫、螨类、茶蚕、茶毒蛾、茶云纹叶枯病、轮斑病、赤叶斑病等。
防治措施:(1)适时分批采摘,减少茶小绿叶蝉、茶蚜、螨虫发生数量。
2)茶园安装杀虫灯,诱杀茶毛虫、茶尺蠖、茶蚕等多种害虫。
3)保护利用天敌。合理套种豆类丰富茶园植被,保护茶园内蜘蛛、赤眼蜂、绒茧蜂、益鸟等天敌。
4)人工控制发病中心。病害一旦出现发病中心,可及时摘除病叶,或振摇茶树,将落叶、病叶深埋。
5)选用生物制剂防治茶树病虫。选用韦伯虫座孢菌菌粉防治黑刺粉虱,苏云金杆菌防治茶毛虫,苦参碱、鱼藤酮防治茶小绿叶蝉、茶尺蠖、茶毛虫等。非有机茶园也可选用低毒化学制剂,如吡虫啉、阿维菌素等防治茶小绿叶蝉、茶蚕、螨类等。
4、夏秋茶间歇期和秋茶期
防治对象:茶小绿叶蝉、茶尺蠖、茶毛虫、螨类、粉虱、毒蛾、炭疽病、白星病、白绢病等。
防治措施:(1)加强茶园管理,适时中耕除草,埋入土中多种害虫蛹和老熟幼虫。
2)合理修剪,减轻粉虱、尺蠖、螨类、蚧类为害,同时剪除白星病病叶。
3)灯光诱杀。
4)适时开展药剂防治。选择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农药防治茶树病虫,并注意轮换使用,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。
发表于 2015-4-9 08:01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技术型的帖子,发的好!感谢!
发表于 2015-4-9 09:16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认真观注,非常重要
发表于 2015-4-14 09:18:23 | 显示全部楼层
谢谢发布!
发表于 2015-4-14 09:36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感谢农技站及时发布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新仓论坛 ( 京ICP备030173号  

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80号

GMT+8, 2025-9-16 23:46 , Processed in 0.118865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