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仓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51|回复: 32

翟公堤:泽惠太湖七百载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6-9 21:05:1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5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太湖县山川多险峻。尤以干流长河为邑内胜观,烟波浩渺百余公里,襟带呈不对称羽状分布的千涧百溪,萦纡至龙山处,骤然折向东流,穿过新老县城,一路奔涌,及至潜山县与怀宁县交界的石牌镇,汇合皖水、潜水形成皖河干流,浩浩荡荡,终汇入长江万顷波涛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5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1995年安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《安庆地区志》载:“区内治水工程在三国时代已初具规模。当时魏、吴为屯田养兵之需,曾在皖河下游筑堤围垦,并在潜、皖两水之上垒坝筑堰,引水灌溉农田,受益都在万亩以上。唐、宋以后,因江道逐渐南移,湖滩淤积成洲,长江两岸的先民在此进行围垦,使大片沙滩变成了绿洲。”苍茫山水之间,太湖自古饱受水患侵扰,县志多有记载。历代地方宰官悉以治水兴利为执政首务,疏浚河道,修堤筑堰,保民安居乐业,不敢丝毫懈怠。长河两岸曾建成很多有名的大堤,如翟公堤、万柳堤、孙公堤等,至今护佑一方水土,泽被后世黎民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5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乾隆十七年(1752)任太湖知县的吴易峰,字方泰,号怡亭,江西高安人。他是一位贤令,首建熙湖书院,纂修邑志,兴修粮仓,重建法华寺和景贤祠,树迹颇著,尤其以倡捐多处水利而扬名。吴易峰上任伊始,走访咨询地方耆绅,首修东门河,到乾隆十九年九月,历时三年始竣。此年的夏五月,在东门河尚未竣工之前,又和诸绅士复议,修建县城东北河,他亲自上阵,参与施工。据吴易峰亲撰的《新堤记》载:“心之所思,目之所视,手之所指,足之所履,无非河者。”到九月,两处河堤同时竣工。“是堤也,峥嵘曼衍,直接龙崖,界划东西,与风水相吞吐,势若竟天之虹。”“障东北水道,使复西流。由水府庙直接龙山,植柳万株,中建月映亭。”“其下小艇大舸,舳舻千里。好事者爱澄波一碧,往往觞咏管弦错杂于歌唱晚中,斯亦极湖邑之大观矣。”因植柳万株,湖邑后人名为“万柳堤”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5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道光六年(1826)任太湖知县的孙济,字汝舟,浙江山阴人。道光三年进士,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被选授为太湖知县,以为官循良著称。到道光十年任职快期满之时,倡筑宣御闸和旧堤。同治《太湖县志》“职官志”载:“邑治恒患苦山洪,济相度缓亟,增修旧堤,创堤闸于城西南处,杂植竹茅柳榆保固之,居民自是无水患。”后人号此堤为“孙公堤”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6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孙公在太湖县还留下一段颇有传奇的办案故事,太湖乡邦文献皆未记载。据著名楹联大家、禁烟名臣梁章钜的三子、时任安徽学政梁恭辰的《劝戒录全集》卷二记载,道光八年太湖发生一命案,邑民刘黎弑其兄刘旺生,集讯以夜,久而茫然无绪。因斋于城隍庙,神座上琉璃灯绳忽断,孙公疑真凶为刘黎。越岁刘黎再发盗窃,孙公连夜升座再审,是夜月朦微雨风特历,他不问新案,只讯旧案,卒得水落石出,缉拿刘黎,以慰冤魂。孙公郑重民命,从不草率,其审案缜密入微,感动了神灵。孙济离开太湖后,太湖老百姓为纪念他,“构祠堤上,时祀以报。”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6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到了民国五年,知事葛德浦集资增修东门河堤,知事宋蔚集资督修焦家园堤等等。在诸多长河堤中,唯有翟公堤最为著名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6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1995年县水利局修编的《太湖县水利志》载:“翟公堤在新仓镇境内,位于长河中游左岸,上起猫山,下至潜山黄泥港,全长13公里(其中王家坝至黄泥港约四公里,1956年划归潜山),为均质沙坝。建国前,分为翟公、惠民两堤,赵家坝以上名翟公堤,以下为惠民堤。建国后,修受统一,联为一堤,名翟惠堤,是我县唯一的重点堤,万亩花园圩就在该堤保护范围内,关系花园11190多人口的生命财产和25000多亩农田受益。建国初期,政府每年都发动群众培修加固,提高标准质量,普遍培修到顶宽5米,内外坡1:2,坝顶超过最大洪水位(一九五五年型)1.5米—1.7米。隐患彻底翻修填筑,险工要段进行了加固。在皖河工程处的帮助下,国家投资共建块石护岸4处791米,累计完成土石方60多万平方米。”翟惠堤是花园圩重要保护屏障,太湖、潜山、怀宁三县受益,自古至今,地方官府都很重视,岁岁年年,培修加固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6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由于此处地势低洼,每逢雨季,洪水裹挟着泥沙、污秽与盐碱无情吞噬良田。元朝末年,翟居仁任太湖县令,他廉于守己,勤政恤民,以远见卓识与为民担当筑起一道堤坝,终于驯服了肆虐的洪水。跨越近二百年的时光,到明朝中期,又历经两次重要修缮。在明嘉靖安庆知府胡缵宗的《鸟鼠山人小集》和由他组织编纂的《安庆府志》以及太湖县存仁堂《翟氏宗谱》、乾隆《太湖县志》多见续载。凝聚了胡缵宗、林有禄、何景旸、董昌、李珊等数位贤臣良吏的心血。翟公堤自元代肇建至今,历经近七百年风雨,成为守护太湖百姓生生不息的保障,也是见证一方吏治清明的历史丰碑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6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、元末肇基:翟公首筑创巨功

   乾隆《太湖县志》卷之七秩官志载:“翟居仁,字信甫,汴人。至正间,为湖令。廉于守己,勤于修政。县东多水,污邪斥卤坏民田,居仁筑堤障之。后家于湖,故庠生士儒即其裔也。自元迄今数百年,湖人称良令者,咸归之。祀名宦。”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新仓论坛 ( 京ICP备030173号  

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80号

GMT+8, 2025-10-19 07:02 , Processed in 0.07548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