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仓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
翟公堤:泽惠太湖七百载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8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三、嘉靖鼎新:府县重修再固本

   正德重修后仅三载,至嘉靖元年(1522),翟公堤又迎来了一次更重要的巩固与提升。主持再修者正是胡缵宗与太湖时任知县李珊(广东番禺举人)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8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  水利是胡缵宗治理安庆的核心要务之一。胡缵宗在潜山修乌石坝、凿吴塘石渠,复又督修翟公堤。翟公堤关乎太湖县东乡万千生灵,他自然高度重视。嘉靖元年,他与知县李珊主持了对翟公堤第三次大修。此次工程规模与技术要求当更胜以往。他依据在潜山兴修乌石坝的经验,很可能采用了更坚固的建材和更先进的工艺,旨在使翟公堤能长久抵御洪水冲击。正如当时潜山有民谣称赞他:“工不再兴田常濡,私足粒食官无逋,昔为吴塘今姓胡,千秋万年名与俱。”而此次重修结束后,胡缵宗为自己却未留下一笔文字,好在历代《太湖县志》在“舆地志”中存有简短的记录,其功绩太湖人亦未敢忘记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8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胡缵宗(1481—1560),字孝思,号可泉,又号鸟鼠山人,甘肃秦安人,正德三年(1508)进士。正德十四年临危受命,出任安庆知府。彼时安庆刚经历宁王朱宸濠之乱,满目疮痍,经济凋敝,胡缵宗以务实的举措恢复生产。一是严厉约束属吏,安抚流民。不准属吏去乡间骚扰百姓,对仗势欺人之徒,严厉斥责之;二是兴修水利。修筑吴塘堰、乌石堰,筑龙山坝,同时修复翟公堤,利于当地农田灌溉,旱涝以备;三是大兴文教之风。作《五箴》以教士,作《民箴》以教民,并在桐城县改灵泉寺建桐溪书院,在潜山县撤天宁寺建潜山书院。短短数年,安庆经济复苏,民风重归淳朴。嘉靖二年(1523)胡缵宗调任苏州知府,当他离任时,“安庆人攀辕垂涕,而遏之者以万计”,既不可留,相送舟船直至镇江,“犹数百艘”,其得民心如此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9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四、长堤永固:功在当代泽千秋

   自元至正四年(1344)翟居仁肇始,至明嘉靖元年(1522)胡缵宗、李珊重修,翟公堤历经近180年风雨洗礼与三次大规模修缮,其形制日益坚固,其庇护范围愈加广阔。至今近七百年,巍然屹立于太湖县东,成为太湖的水利命脉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9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  翟公堤在《大明一统志》《江南通志》《读史方舆纪要》《安徽省志》等权威地理总志中,均有明确记载。翟公堤始终为众堤之首,解一方水患,开千秋利泽。因其根基牢固,历代官民皆视其为“护县命脉”,每逢汛期,必加巡查,补石填土,使其不再溃坝。水利兴则民生安,官民协力则功业永存。翟公堤无愧为元明治水之典范,亦当为后世治水者之镜鉴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9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  翟公堤的故事,是真正的德政工程,是太湖先民与水患抗争的壮丽史诗,更是贯穿元、明、清乃至今日的一条精神纽带。同时见证胡缵宗等后世贤吏竭续修之力,承前人之志,固民生之基。当洪水退去,田畴丰茂,堤畔炊烟袅袅升起,翟居仁的廉勤、林有禄的勇毅、何景旸的仁恕、董昌的尽责、胡缵宗的宏图与李珊的实干,早已融入长堤的每一寸土石,化为太湖大地上永恒的清风明月,无声诉说着“泽溥流长”的为政真谛。翟公堤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太湖县水利人,以实干续写治水传奇,用智慧守护江河安澜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9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(作者:曹杰友)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09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
x
 楼主| 发表于 2025-6-9 21:10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
x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新仓论坛 ( 京ICP备030173号  

皖公网安备 34082502000080号

GMT+8, 2025-10-19 22:21 , Processed in 0.085053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